首页 > 文章资讯 > 新闻资讯 > 南方小土豆是玩梗还是冒犯?南方小土豆热梗背后是北方对南方真诚的善意!

南方小土豆是玩梗还是冒犯?南方小土豆热梗背后是北方对南方真诚的善意!

时间:2024-01-05 10:57:53来源:三千古

近日,“南方小土豆”一词在网络上引发热议,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。这个词原本是北方游客对南方游客的昵称,随着哈尔滨冬季旅游的流行,这一称呼迅速在网络上流行开来,成为热搜话题。然而,这一称呼也引发了一些争议,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对南方人身高的不敬。在了解背景后,我们发现“南方小土豆”最初是几个南方游客自嘲的称呼,后来被东北地区的居民和文旅业者接受并普及。这个词汇的流行,反映出东北地区对南方游客的热情接待和特殊待遇,从而使得“南方小土豆”成为了一种温馨的爱称。本篇热点资讯将探讨“南方小土豆”这一称呼的起源、流行过程以及它在当下社会语境中的意义,以及这一称呼背后所蕴含的地域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深层含义。

南方小土豆热梗背后是北方对南方真诚的善意!

南方小土豆是玩梗还是冒犯

百度词条显示,“南方小土豆”这个梗最初来自一段搞笑视频,视频中一个南方口音的男子手持小土豆兴奋地向大家介绍:这就是南方的小土豆,特别好吃。也有媒体发现,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的更早期的视频里,一些南方网友就已经以此打趣自称了。

由此可见,此称谓并非是哈尔滨当地毫无来由的“首创”,而是有现实境况可依。就此批评这种称谓是心术不正的扣帽子、贴标签,显然在逻辑上难以自洽。更何况,如果此种说法成立的话,那么“小砂糖橘”“大碴子味”等众多基于地域的很多梗文化恐怕都经不起检视。

健康的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体裁,其本身应该是一种近乎中性的性质。其中即使有一些戏谑调侃,前提也必须是非恶意的,是各方都能接受的公约数。不论是围观者还是参与者,都应该恪守边界,不宜为“朦胧”的梗文化代入太多个人体感,并试图为此强加个人的主观注解。

同时需要指出的是,即便是出于玩梗,也不应该把这些概念和文字赋予具体的人格化与性别化。如果“小土豆”只是作为一个纯粹的基于南方游客的昵称,哪怕是带有善意的调侃,也无伤大雅;如果把它赋予了性别,并将之具象化,甚至站在一厢情愿的立场上说出什么“养一个南方小土豆”之类的话,将被玩梗群体的个人感受虚置,只是将其视为自己凝视视角下的表达工具,以便配合个人主观臆想的狂欢,这种梗文化就不再纯粹,而是带有明显的冒犯性质了。

舆论应该谴责的是将梗文化扭曲并挪为“私用”的人,但谴责这个梗文化本身则大可不必。

幽默有时本身就带有调侃性质,这点放之四海而皆准。相声、脱口秀等一些中外艺术形式的存立都依赖于此。在互联网语境中,梗文化本身更承载了一些当代人需要的情绪价值,善于调侃和玩梗也是一种社会活力的体现。如果动辄搞起舆论场的“因言获罪”,不仅会压制梗文化的创造力,带来人为的压抑感,也会让一些创作者们战战兢兢。而且从另一方面看,有“压制”就会有“抵抗”,长此以往,也势必会激起对立双方更深一层的撕裂。

行动是最好的证明。从哈尔滨当地频频推出的各项善待旅客的举措来看,当地官方与民间自发地称南方客人为“小土豆”,更多是出于一种爱护,这与黑土地上的热情奔放的民风有直接关系,这是一种好客的体现。如果就此质疑哈尔滨的目的性,显然让当地以及其支持者们难以接受。

目前看,最经济的方式莫过于哈尔滨当地社会收缩该梗的使用范围,以展现谦卑东道主面面俱到的尊重,但若要求舆论场的网友皆闭口不谈,这是一种越界与冒犯。毕竟,把善意的梗与恶意的玩梗者混淆,同样也是一种刻板印象。

相关阅读